學研合作案例

臺藝大偕同國際知名藝術院校探討高等藝術教育新常態

臺藝大偕同國際知名藝術院校探討高等藝術教育新常態

交流亮點

  • 台藝大邀請知名姊妹校校長暨副校長,針對疫情期間的藝術教學、展演交流方式進行線上主題式討論
  • 探討藝術教育轉型及未來趨勢,實現集體共好的國際藝術教育。
臺藝大偕同國際知名藝術院校探討高等藝術教育新常態
臺藝大偕同國際知名藝術院校探討高等藝術教育新常態

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際事務處主辦之「高等藝術教育新常態-國際藝術大學校長論壇」於111年11月18日假臺藝大福舟廳舉行,邀請四所姊妹校校長暨副校長,針對疫情期間的藝術教學、展演交流方式進行線上主題式討論,以作為後疫情時代未來多元合作形式之展望,並藉此論壇深化本校與國際藝術機構的夥伴關係。與會之姊妹校包含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Music and Performing Arts Vienna, Austria)、英國皇家音樂學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 UK)、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Nanyang Academy of Fine Arts, Singapore)及加拿大安大略藝術設計大學(OCAD University, Canada)。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陳志誠校長表示,疫情改變了世界各地許多學術、展演推廣的形式,在2022年疫情看似逐漸露出曙光之時,期以透過此論壇,回顧這兩年來針對展演與國際交流的因應模式,深化本校與國際藝術機構的夥伴關係。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司長李彥儀博士於開場致詞時提到,教育部致力於發展國際化教育相關政策,以建立國際化學習環境,而臺藝大孕育相當多具有國際宏觀視野的藝術人才,在國際上有非常優秀的表現。現今臺灣邊境已經開放,樂見臺藝大辦理國際校長論壇,以探討藝術教育轉型及未來趨勢,實現集體共好的國際藝術教育。

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國際事務暨藝術副校長Professor Johannes Meissl於專場一「後疫情時代的音樂教育」中介紹,該校面對疫情時在數位化教學方面採取不同解決方案,例如疫情期間和北京音樂學院合作成立雲端藝術節,進行混和式的表演與教學並做了EchoMuses等新系統的實驗嘗試。Professor Johannes Meissl表示混合式模式相當適合運用於會議及國際表演中,以強化國際合作及學習,建立泛歐洲的數位校園。

專場二「英國皇家音樂學院2020年經驗談」中,學術副校長Professor Timothy Jones提到在英國政府宣布封城之後,該校實施線上與傳統併行之教學方式。在作曲方面改為線上,而木管、銅管及弦樂器則因線上教學相對辛苦,故維持一對一指導或預錄。雖疫情所帶來的限制使教學變得相當辛苦,卻也有些新嘗試與創新,例如學生可以在平台上上傳作品、進行比賽及音樂會發表,透過數位化方式觸及到多個國家受眾群,也了解到數位的世界是沒有實體限制與邊界的。

南洋藝術學院蘇惠蘭院長於專場三「南洋藝術學院的線上藝術教育實踐經驗」中爬梳了該校歷史,並提到未來南藝也將會是新加坡政府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藝術大學-新加坡藝術大學創始成員之一。自疫情初,該校的教育部門為教師辦理許多工作坊,實施翻轉教室的教學方式,其教學架構取決於觀眾角色、學生行為、學習條件與執行程度,並透過線上學習平台與社群,以遊戲帶動學生學習與協作。未來將持續透過混合式教學,截長補短,創造更有效的教學環境。
 
專場四「疫情時代之關鍵轉折」由加拿大安大略藝術設計大學學術副校長Dr. Caroline Langill發表,她提到自2021年1月起,該校的教學發展著重於疫情中學生的學習權、身心平衡發展與線上線下的混合學習,使學生能夠安全且不中斷的學習。在封閉期間,學校發展線上展覽會,例如數位未來學系鼓勵用新創混成學習方式,發展新科技以推動視覺藝術與設計;亦有融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實驗動畫計畫,為線上線下的混和學習環境開先例。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陳志誠博士於專場五「臺灣藝術大學文化治理」中提到,臺灣因疫情控制得當,展演活動影響較輕微,許多大型藝術展演仍能進行。臺藝大這幾年求新求變,以文化藝術作為治理主體,希望打造展演映論基地,因此在空間建置上多有著墨。期待透過學創平台、台灣人才智庫,以及五大實驗中心的成立等,攜手進行巡演、論壇、出版等交流計畫。
 
最後,由主持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陳貺怡博士引導綜合討論,她肯定各校在疫情期間於教學上的因應措施,在壓力相對較大的環境下反而激發了師生的創意,讓數位學習環境脫離硬體上的限制,使國際交流有更多的可能性。臺藝大陳校長也與四校說明未來學術交流在校際合作的想像,聚焦在「課程合作」、「展演交流」、「學術研究」、「資源共享」等四面向進行並提出具體執行方案,其餘四校表示非常期待合作跨域課程及藝術展演活動,尤其在多邊研究計畫的構思與規劃上,有益學術研究量能的激發與累積,讓人倍感興奮與期待。

五校就未來疫情結束後的願景作討論,各校校長或副校長紛紛表示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對於擴大合作範圍有很好的加乘效果,亦對未來可以開啟國際學術合作之契機保持高度開放態度。透過此國際校長論壇,除了深化臺藝大與不同領域專長姐妹校之間的關係,亦期待未來透過後疫情的創新模式,擴大彼此的合作範圍。未來與各校合作將以「尊重文化多樣性」、「共享知識資源」、「促進永續發展」為中心目標,共享特色課程與資源,共構展演交流計畫與學術研究,期以落實未來五校的合作計畫,創造永續環境並擁抱更好的未來。

臺藝大偕同國際知名藝術院校探討高等藝術教育新常態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司長李彥儀博士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陳志誠校長開場致詞

臺藝大偕同國際知名藝術院校探討高等藝術教育新常態
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國際事務暨藝術副校長Professor Johannes Meissl與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學術副校長Professor Timothy Jones

臺藝大偕同國際知名藝術院校探討高等藝術教育新常態
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蘇惠蘭院長與加拿大安大略藝術設計大學學術副校長Dr. Caroline Lang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