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研合作典範

把世界搬進來 實踐大學讓國際化紮根

把世界搬進來 實踐大學讓國際化紮根

把世界搬進來 實踐大學讓國際化紮根

實踐大學自2015年開辦亞洲暑期大學,邀請多所國際姊妹校教授至學校協同教學,開設跨國、跨校、跨領域課程,修習學生人數眾多,案例具創新度及延續性。 

暑假期間,校園裡應比平時安靜,但是位於大直幽靜一隅的實踐大學卻相當熱鬧,人來人往與開學期間差不了多少。其中一間教室燈已亮著,一早九點的課程,不僅不見學生睡眼惺忪姍姍來遲,相反地,同學們早早就到了教室坐定,聚精會神聽著講臺上老師說話。

臺上的外籍老師手裡拿著一瓶紅酒,滔滔不絕地告訴學生如何從酒標與軟木塞閱讀紅酒的資訊。沒錯!這堂課一早就在教學生品酒,接下來,老師開始動手煎牛排,香味四溢,別說同學們眼睛發亮,連準備拍攝與採訪的我們,也快要禁不起美食的誘惑。 實踐大學怎會有這麼吸引人的課程?這也正是這次來拜訪的重點:亞洲暑期大學(Asia Summer University)。

不再淺碟交流 全方位邁向國際化

校長陳振貴跟實踐淵源很深,從實踐家專時期的教職、到改制升格後的大學擔任副校長,接著前往靜宜大學與嶺東技術學院出任校長職務,民國100年重回實踐接掌校長,這個校園的特色,對陳振貴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但也就在外頭轉了一大圈回到實踐時,他才驚覺:實踐的國際化腳步落後了。

圖03-2-20180809-38-1024x683.jpg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

當時的國際事務處還不是一級單位,雖有姐妹校,但也僅止於少數的交換學生,「國際生不到五位」,甫從國際事務處處長卸任的郭壽旺教授說。 

七年前,郭壽旺幾乎是臨危授命接下這份職務。那年暑假,郭壽旺正好帶著妻小從臺東搭船去綠島度假,就在搖晃不已的船上接到一通來自學校的電話,「我一接起,校長說要跟我談正事,請我週一回去。」郭壽旺笑說,當時自己正在享受當老師的暑假悠閒時光,卻被這通電話打斷,頗掃興,但終於還是提前回臺北跟校長報到。 

 校長開門見山要郭接下國際事務處長一職,希望實質拓展實踐國際化內涵;郭壽旺告訴校長:「國際處要拉到一級單位,才能夠運作。」校長二話不說,馬上答應,而提出此要求的郭壽旺心裡也早有譜,他規劃了六年的藍圖,三年是一個目標,逐步把實踐推上國際。 「國際處升格後,之後才是挑戰的開始,各單位不斷衝撞,風險很大。」郭壽旺強調,這是整個結構問題,如果不是校長、董事會的支持,再有心,也很難推動。國際處就在這種壓力下,努力以「教學國際化、在地國際化、全方位國際化」的方針落實策略。 

 陳振貴說,光是教學國際化,就得推動全英文教學,而全英文教學必須要有足夠師資與行政資源配合,短短五年,實踐就落實了這項目標,史瓦帝尼王子也從實踐取得學位,畢業典禮上,王子代表外籍生致詞,「史瓦帝尼建國五十年,兩國建交五十年,國王五十歲,三個五十大慶,我們在臺灣也回饋性地幫他們慶祝。」陳振貴說,這不只是實踐成功國際化,同時也幫國家做外交。 

 完成了教學國際化,接著在地國際化。陳振貴強調,不是要學生走出去才是國際化,能夠在校園裡營造國際化的大學環境,這就是在地國際化,「亞洲暑期大學」的概念也因此而來。 

善用閒置空間 暑期大學讓「出國」就地實現

 郭壽旺快人快語,話語間又有極深的使命。他說,大學殿堂除了是高等教育的角色外,也肩負社會責任,若有學生因經濟因素無法出國,「我們必須為這種學生著想」,這也埋下了他想推動亞洲暑期大學的種子。 

圖03-3-20180809-50-1024x683.jpg
甫從國際事務處處長卸任的郭壽旺,現任管理學院國際企業英語學位學程主任

他指出,臺灣校園在寒暑假資源幾乎是閒置的狀態,這成了暑期大學可使用的最佳資源;再者,為了引導學生儘早規劃大學生涯,不論是要出國交換或者及早深耕專業項目,如果可以彈性地把學期間的通識課程集中在暑假開設,有助於學生在學期當中規劃自己的方向;第三,從招生策略來看,讓境外學生利用暑假先來上課,可以認識實踐,「這是有效的佈局」,回去他們的國家後,自然可以成為種子宣傳。

基於這三項因素,郭壽旺讓學校把通識課程釋放出來,並延請姐妹校的外籍老師授課,這不但讓學生可以直接選修外師課程,也可以讓實踐與姐妹校之間有更綿密的合作。但這過程,郭壽旺形容為「血淚史」,因為要撼動數十年來的大學空間習性,把原本悠閒的暑假變成沒有休假,必得罪很多人,這是很大的考驗。做,還是不做?郭壽旺選擇前者。

圖03-4-20180809-13-1024x683.jpg
「品酒與餐飲管理」是亞洲暑期大學今年頗受歡迎的一門課程

前面提到過的品酒課,是亞洲暑期大學今年規劃的新課程:品味繽紛的『酒』世界。學校延請擁有豐富紅酒與美食授課經驗的美國費里爾·狄金生大學教授 Willy Augusto Aroca 來臺開課。亞洲暑期大學還有一項精心安排,就是讓選修的學生主動報名成為該堂課的助教(TA),一方面外師來到臺北後有人可以協助,一方面學生也可以近身與老師相處。

擔任Aroca助教的學生莊子儀說,老師來臺灣前,他就跟國際事務處一起用電郵與老師保持聯繫,老師抵臺後,他們去接機,並幫老師張羅上課所需的食材,有次為了搭配白酒,老師要用蝦子炒麵,但不想用義大利麵,而是要他們選用臺灣最細的麵,因此老師最後選了麵線來炒。

圖03-7-20180809-116-1024x683.jpg
實踐大學特別安排修課同學擔任Aroca教授的TA( 莊子儀 同學,右二),協助課程進行

Aroca解釋,「在地化」是他規劃這堂課的用意,越能簡單取得的食材越好,把門檻降低,引學生進門後,他們才有機會常常在家做菜,當未來能夠品嚐更精緻的酒與美食,學生就不會毫無頭緒或抗拒;同時藉由課程設計,Aroca希望能讓學生把對手機的注意力轉移到人,重新認識、培養基礎社交能力與技巧,「社群網站的問題是全世界的,希望我這堂課能讓學生把專注力重新放在人與人之間。」

除了品酒課,韓國流行文化與韓語教學也是亞洲暑期大學的重點。韓國又松大學(Woosong University)的全永秦教授已連續來實踐兩年教授「韓國流行文化 K-Pop」。他的課程設計,從不懂音樂的人到有音樂底子的人,都可以選修。全永秦說,課程前半段是文化介紹,後半段會讓學生進錄音室錄製自己的作品,雖然暑期課只有十天、三十六小時,不論有沒有音樂基礎,學生都可以在這堂課學到不同內容。

全永秦的助教陳巧芸在高中時就玩樂團,玩歸玩,她對韓國的流行音樂文化並不了解。她說,全永秦會用很簡單的方式引導大家,比方從歷史說明韓國流行文化為何會崛起,又,粉絲經濟、粉絲效益是什麼?「老師很少教樂理,比較著重文化。」陳巧芸因為這堂課才真正認識韓國流行文化背後的龐大結構與競爭,也更了解他們如何透過社群網站掌握市場,例如,使用「fandom」(粉絲王國)、「fan mind」(粉心)這種新詞彙來製造網路話題,有助於把藝人偶像推出去。 

圖03-8a-20180809-97-683x1024.jpg
韓國又松大學教授全永秦與助教陳巧芸

另一門教授韓語課的韓國東國大學Eun Sun Chin教授是第一次來臺灣教課,不過她在韓國已經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也教過臺灣學生。她說,這次來到臺北,更能掌握到臺灣學生學習韓文的問題所在。

Eun Sun Chin的韓文課規劃雖以入門為主,但實際上,即使有了韓語底子的學生,透過Eun Sun Chin的韓文與英文教學,也能在課堂上精進聽力與表達。選修這門課的夜間部江珮瑜同學表示,夜間部沒有韓文課,而平時白天也無法選修,只能利用暑假,她一看到暑假有開韓語課,而且還是韓國老師授課,二話不說馬上選,「平常很少有機會能跟韓國人接觸,這次上課我就一直黏著老師,收穫很大!」

實踐,是知行合一哲學的體現

從這幾堂課選修同學的回饋看來,亞洲暑期大學的成效很好;2014年創辦以來,第一年參與的學生數寥寥無幾,現在則是湧入數百名同學搶修,還有同學積極詢問隔年的課程內容,這些聲音都讓郭壽旺欣慰,證明七年前衝撞結構的選擇沒有錯。

他說,這些設計都是有策略、有步驟,邀請姐妹校的老師來臺開課,學生日後出國,就不會盲目找尋學校、找老師,可以直接去姐妹校進修,「這是有層次的,我是一層一層考慮上來。」他直指,國際化不能再靠淺碟的數據衡量,而是得進一步評量品質,是否達到深耕與成效,才有意義。

圖03-9-20180809-128-683x1024.jpg
 韓國東國大學教授Eun Sun Chin(中)的教學風格與方式甚受學生歡迎

即使亞洲暑期大學成效斐然,郭壽旺仍說前方有「石頭」。這顆石頭指的是臺灣教育制度只有兩學期,沒有第三學期,原本郭壽旺希望學生可以提前利用暑假把課修完,儘早規劃生涯,但礙於沒有第三學期的設置,暑假修的學分仍得往下一個學年放,排擠下學年的學分數,亞洲暑期大學的美意,在最後一步打了折。

回到實踐大學最初的創校理念,創辦人謝東閔揭櫫取名實踐的意義,是為了闡揚「知行合一、即知即行」的哲學,在知行合一的路上,即使目標尚未達陣,但實踐大學在實踐國際化的過程裡,已然體現了最完美的行動價值。

為提供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個資聲明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