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外籍畢業生典範

色彩人生,在臺灣彩繪人生藍圖

色彩人生,在臺灣彩繪人生藍圖

饒祗豪 | 馬來西亞

他是來自馬來西亞的饒祗豪,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目前就職於關渡美術館,在繁忙工作之餘,仍持續進行版畫的創作。對他來說,在臺灣進修、創作的過程,都是成為藝術家珍貴的養分。

DSC00886-scaled.jpg

抉擇

在馬來西亞藝術學院(Malaysian Institute of Art)就讀三年後,為了拿到學士學位,決定出國進修,當時臺灣就是其中一個選擇。在學費、生活費及師資等因素的考量下,臺灣成為最佳選擇,因此決定來到臺灣念書。

在馬來西亞就學期間,因當地美術材料取得困難,選擇油畫為主修項目,來到臺灣後,其實最初的志願是學習雕塑,但實際接觸後不喜歡雕塑時石膏的手感及觸感而將主修改為版畫。在版畫創作的過程中發現,版畫的製作步驟繁複,其中單版複刻的作品需要運用單版多次多色印製方式進行壓印,而每次的壓印都需要精準的對位,可藉此磨練自己的細心及耐性,這就是讓饒祗豪著迷於版畫的原因;除此之外,在壓印後將畫紙從木板上掀開的那一刻,對他來說那一瞬的興奮及期待也是版畫迷人之處。 在臺灣就學期間,申請到捷克布拉格藝術學院交換學生資格,進行為期半年的歐洲生活。當詢問到當時在捷克的交換生活對現今創作有何影響,其表示對自己的創作影響很大,捷克整體藝術環境比較單純、崇尚自然主義,當時的同學秉持畫畫的初衷,很自然的進行創作;而在臺灣進行創作時,較注重作品的脈絡,希望觀畫者可以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理念。經過歐洲環境薰陶,他的作品結合作畫的單純性及脈絡性,更注重於畫面的表現、內容及細緻度。

9-1024x683.jpg

兩個角色

研究所畢業後,考慮到人生未來的規劃及發展,最終決定留在臺灣從事美術相關工作。饒祗豪指出,整體來說臺灣美術發展蓬勃,在亞洲佔有一席之地,留下來對自己的機會及舞台也比較大。目前他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工作,服務對象為藝術家,時常接觸行政面的業務,需構思舉辦展覽的細節,像是如何呈現作品、作品進場時機等,需要條理、理性地處理佈展過程;而當角色轉換為藝術家,準備為自己的作品進行展覽時,會特別注意展覽流程細節,讓雙方溝通過程更為流暢。

他認為兩種身分的轉換對自己來說都是良好的經驗,在服務藝術家時不僅可以迅速滿足其佈展需求,而身為藝術家時,也能清楚地了解及配合美術館或畫廊整體展覽的作業流程。 端倪饒祗豪的作品,色彩運用活潑、大膽且飽和度高,不同時期的作品,使用不同色調詮釋作品,為視覺帶來一場夢幻的饗宴。他也趣味的分享,當自己靈感枯竭時會去逛臺灣的大賣場或五金行,藉由大賣場各式各樣的物品及色彩刺激靈感。

11-1024x683.jpg

10-1024x683.jpg

轉變

早期的作品,主要以自身經驗作為發想,針對鄉愁、身分認同等議題進行創作。饒祗豪說明,鄉愁系列為大學畢業的作品,當年隻身來臺灣念書,孤單時常常想起家鄉及母親,所以當時的作品都會跟「家」、「距離」有關聯,因母親為一名裁縫師,鄉愁系列第一個作品就是以饒媽媽工作時使用的工具為主題,如:尺、剪刀及縫紉機等。身份認同系列靈感源自於家中物品,他不經意地發現家裡的物件有各自的脈絡,不僅有華人文化的物品,也有娘惹文化的物品,因此激發他挖掘家中各個物品所隱藏的小故事,該系列作品主題主要圍繞著家裡的器皿、碗筷、娘惹圖騰等,表現出家庭情感的文化風情。

相較早期沉重的議題,近三年的作品則是以馬來西亞傳統食物及童玩為主題,由於自身喜愛美食,以馬來西亞食物為切入點,帶出民族與飲食習慣文化。而「趣趣」系列是以童年玩過的玩具及遊戲為題材,以疊字命名方式主要想強調正在遊玩的動作,不僅是平面圖像的呈現也是動態的體現,並刻劃出兒時玩玩具單純且開心的回憶。經由這兩個系列作品,發現自己小時候吃過的食物及玩過的玩具,跟臺灣食物及童玩也有相似之處,兩者之間存在著可循的脈絡,挺耐人尋味。

25-1024x683.jpg

DSC00914-1024x683.jpg

來臺灣已經14年的饒祗豪,對臺灣的人情味印象尤其深刻,當初申請國際交換學生時,因家庭經濟因素受限及礙於僑生身份無法申請特定計畫的獎學金,仍然得到僑團及學校教授的支持及援助,體會到濃濃人情味及充滿機會的臺灣。訪問來到尾聲,當詢問是否有一句話對未來想來臺灣唸書或工作的外籍學生說,他沉思數秒後,以自信口吻答道「來吧!臺灣是可以讓你成長的地方。」

為提供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個資聲明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