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訊息
本會訊息
2022-2023 留學臺灣意見調查趨勢報告
2022-2023 留學臺灣意見調查趨勢報告
2023-03-06
我國高教國際化發展至今十餘年,近三年深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影響,各大學校院走過疫情衝擊,值此國際交流復甦之際,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以下簡稱本會)舉辦本次雙年境外生留學臺灣意見調查,深入瞭解境外生來臺動機、留學生活概況與留臺發展意向,於2022年11月28日至12月21日期間開放全國大學校院在學境外生參與調查,共計回收有效問卷4,691份。
「盼能留臺工作」來臺動機強烈,各校品牌與學術聲望具決定性影響
本學年決定來臺留學三大主要原因,以「文化適應容易」為首(44.9%),「良好的學術品質及聲譽」其次(42.7%),「未來想留臺工作或定居」第三(35.8%),大幅超越2020年「提供獎學金」、「留學費用考量」等經濟考量。在選校因素方面,以「學校聲譽與特色」為第一(50.5%),「課程符合個人興趣」其次(47.9%),「校園友善及國際化」排序第三(33.2%)。整體而言,比起往年基於經濟因素選擇來臺,近年對於臺灣文化與社會風氣之偏好、臺灣學術聲譽及教育品牌之肯定,且盼能留臺發展之長期規劃等三大考量,躍升整體境外生選擇來臺之關鍵因素;此外,各校聲望與教育品質之重要性逐年提升,可見品牌行銷策略對當代國際招生成效之關鍵影響力。
圖一 來臺留學主要動機
圖二 選校主要考量[1]
[1] 「校園友善及國際化」為本年度本題新增之選項,故2020年度數據顯示為零,未進行比較。
疫情期間與臺灣人互動交流不減反增,各校致力輔導境外生工作卓有成效
在留學生活滿意度方面,以「與臺灣人交流」最為滿意,佔45.0%,「教育品質」其次(35.9%),「生活環境」第三(35.5%)。最為挑戰的部分,與2020年同樣仍以「生活花費」高居榜首,佔43.4%,其次為「中文能力」 (41.9%),第三為「適應臺灣學術環境」(41.6%)。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疫情大幅改變生活型態的困境下,各校國際事務人員及系所師長能突破重重限制,有效建立本國生與境外生雙向互動,使境外生孤單感明顯降低、與臺灣人交流滿意度由20.4%大幅上升至45.0%,各校一線境外生輔導工作功不可沒。此外,經濟及課業要求仍為境外生首要負擔,可見經濟來源、系所師長、境外生社群與臺灣同儕支持等因素,對境外生生活適應至關重要。
圖三 留學生活最滿意的部分
圖四 留學生活最挑戰的部分
圖五 最有幫助的管道[2]
[2] 本題為本年度新增之題目,故無2020年度數據,未進行比較。
來臺攻讀「商管法律」及「人文藝術」最為熱門,「工程營建」排序第三
本次受訪學生身份中,以僑生(含港澳生)為最多,占45.2%;其次依序為外國學位生(41.1%)、中國學位生(6.2%)、華語中心學生(3.8%)、外國交換生(3.5%)、中國交換生(0.1%)。攻讀領域方面,以就讀「商業、管理及法律」最多(22.9%),「藝術及人文」其次(16.6%),「工程、製造與營建」第三(11.4%)。與2020年相較,「商業、管理及法律」仍為最受境外生青睞之學門,「藝術及人文」之比例則由11.9%提升至16.6%,「工程、製造與營建」比例則無顯著變化,仍為前三名熱門科系之一。
圖六 攻讀領域分佈[3]
[3] 依教育部111學年度大專校院一覽表學門索引設計本題題項,與2020年度分類略有不同,故未進行比較。
近五年社群媒體多元化且使用者偏好移轉,政府駐外館處角色重要度提升
在資訊來源方面,以「網路或社群網站」比例最高,占67.9%;其次依序為「親朋好友」(54.4%)、「招生博覽會或教育展」(43.5%)、「過去就讀的學校」(31.1%) 等,整體排序與2020年無異。然「網路或社群網站」由61.2%提升至67.9%,「臺灣大使館及駐外辦事處」比例亦大幅上升約12.6%,推知近年我國駐外機構推廣國際招生有效,能更廣泛觸及潛在學生並傳遞必要留學資訊。
此外,由本次調查結果觀察,近年境外生社群媒體使用習慣產生大幅變化,「Instagram」超越「Facebook」成為時下境外生最常使用之社群媒體,比例由73.0%上升至78.5%,「YouTube」亦由35.1%上升至38.9%,其餘各項使用比例多呈下降趨勢。
圖七 來臺前主要資訊來源
圖八 最常用的社群媒體[4]
[4] 「TIKTOK」為本年度本題新增之選項,故2020年度數據顯示為零,未進行比較。
綜觀本次調查,「留臺工作」的願景不僅為境外生決定來臺的主要因素之一,更有高達八成「在學境外生」預計留臺長期發展,近八成五樂意推薦朋友來臺學習華語。可見無論前端招生策略或後端輔導工作,相關工作機會與留臺法規等資訊整合需求迫切,且為我國高教攬才、育才、留才之推動關鍵。透過此次調查結果,盼能具體刻劃境外生留臺發展之趨勢輪廓,與各校國際招生、品牌行銷及境外生輔導等實務業務產生對話。臺灣並將堅守崗位,致力於培育全球優秀人才,共創美好世代!
圖九 畢業後是否預計留臺工作
圖十 是否推薦來臺學習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