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研合作案例
淡江大學學校財團法人淡江大學--永續發展--臺灣與世界
淡江大學學校財團法人淡江大學--永續發展--臺灣與世界
交流亮點
- 本次課程包括:「台灣在亞太地緣政治發展」、「台灣經濟:產出與成長」、「未來研究與社會科學:邁向我們想望的未來」、「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與離岸風電」、「永續環境」、「生活中的化學」、「傳統茶道欣賞」等課程,目的在於探索臺灣的永續發展,從經濟、科技和文化的三個角度介紹台灣的地緣政治、經濟成長和未來前景,並帶領同學認識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及水資源和環境永續議題。
- 課程每日安排華語教學,及本校校園之旅的虛擬活動、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拍攝的微電影,透過陳澄波的畫作走訪並認識淡水,讓同學們對淡江、淡水及臺灣文化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更特別拍攝本校10名同學參訪淡江大學全國校友總會總會長林健祥經營的宗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實境影片,藉由同學的參訪過程及參訪心得,了解臺灣中小企業如何經營及其成功之道。
- 針對三個主題舉行3場同步線上討論會議,師生積極討論,反應熱烈。二位學員的交流感想:來自美國,就讀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的SYLVER Nicholas Patrick表示,本次的暑期課程,讓他更深入認識臺灣目前的社會經濟結構,大學教學及地緣政治,並對臺灣的企業如捷安特很感興趣,希望將來課程內容可以多與臺灣的企業交流,讓外國學生更能深入瞭解臺灣文化。來自泰國,就讀宋卡王子大學的Pornpun Phimol則感謝教師群及工作人員對於課程的費心安排,她曾到過臺灣幾次,每次都對臺灣的基礎建設與文化留下深刻印象,藉由本次課程讓這些印象更為深入,若將來還有類似線上課程,還是會毫不猶豫申請,希望有機會能多與臺灣人交流,分享各自經歷。

全球Covid-19疫情仍持續嚴重,許多的國際移動交流大多中斷,但仍阻擋不了本校國際化的腳步與交流,於110年7月19至30日舉辦「2021線上夏日課程」,主題為「永續發展—臺灣與世界」,透過Moodle平臺提供一系列非同步專業、語言及文化課程,3場MS Teams同步線上討論會議,進行36小時課程,來自世界各地18國、31所學校125名學生,與本校10數名同學共同參加。
本課程旨在探索台灣的永續發展,從經濟、科技和文化的三個角度介紹台灣包括拉美所助理教授馮慕文「台灣在亞太地緣政治發展」、經濟系系主任林彥伶「台灣經濟:產出與成長」、未來學所主任鄧建邦「未來研究與社會科學:邁向我們想望的未來」、機械系教授楊龍杰「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與離岸風電」、水環系教授李奇旺「永續環境」、化學系教授陳志欣「生活中的化學」、公行系副教授黃一峯「傳統茶道欣賞」等課程,目的在於探索臺灣的永續發展,從經濟、科技和文化的三個角度介紹台灣的地緣政治、經濟成長和未來前景,並帶領同學認識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及水資源和環境永續議題。而對於受限疫情無法親臨台灣的遺憾,特別在課程中安排傳統茶道欣賞及本校校園之旅的虛擬活動,同時也與陳澄波基金會合作拍攝微電影,由本校外國學生波沙霞(Alexandra Mei Porter)透過陳澄波的畫作走訪並認識淡水;此外,也預錄了本校10名同學參訪宗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實境影片,藉由本校同學的參訪行程及參訪心得的影片,進而了解台灣中小企業如何經營及其成功之道。
針對三個主題舉行3場同步線上討論會議,師生積極討論,反應熱烈。二位學員的交流感想:來自美國,就讀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的SYLVER Nicholas Patrick表示,本次的暑期課程,讓他更深入認識臺灣目前的社會經濟結構,大學教學及地緣政治,並對臺灣的企業如捷安特很感興趣,希望將來課程內容可以多與臺灣的企業交流,讓外國學生更能深入瞭解臺灣文化。來自泰國,就讀宋卡王子大學的Pornpun Phimol則感謝教師群及工作人員對於課程的費心安排,她曾到過臺灣幾次,每次都對臺灣的基礎建設與文化留下深刻印象,藉由本次課程讓這些印象更為深入,若將來還有類似線上課程,還是會毫不猶豫申請,希望有機會能多與臺灣人交流,分享各自經歷。
本課程旨在探索台灣的永續發展,從經濟、科技和文化的三個角度介紹台灣包括拉美所助理教授馮慕文「台灣在亞太地緣政治發展」、經濟系系主任林彥伶「台灣經濟:產出與成長」、未來學所主任鄧建邦「未來研究與社會科學:邁向我們想望的未來」、機械系教授楊龍杰「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與離岸風電」、水環系教授李奇旺「永續環境」、化學系教授陳志欣「生活中的化學」、公行系副教授黃一峯「傳統茶道欣賞」等課程,目的在於探索臺灣的永續發展,從經濟、科技和文化的三個角度介紹台灣的地緣政治、經濟成長和未來前景,並帶領同學認識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及水資源和環境永續議題。而對於受限疫情無法親臨台灣的遺憾,特別在課程中安排傳統茶道欣賞及本校校園之旅的虛擬活動,同時也與陳澄波基金會合作拍攝微電影,由本校外國學生波沙霞(Alexandra Mei Porter)透過陳澄波的畫作走訪並認識淡水;此外,也預錄了本校10名同學參訪宗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實境影片,藉由本校同學的參訪行程及參訪心得的影片,進而了解台灣中小企業如何經營及其成功之道。
針對三個主題舉行3場同步線上討論會議,師生積極討論,反應熱烈。二位學員的交流感想:來自美國,就讀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的SYLVER Nicholas Patrick表示,本次的暑期課程,讓他更深入認識臺灣目前的社會經濟結構,大學教學及地緣政治,並對臺灣的企業如捷安特很感興趣,希望將來課程內容可以多與臺灣的企業交流,讓外國學生更能深入瞭解臺灣文化。來自泰國,就讀宋卡王子大學的Pornpun Phimol則感謝教師群及工作人員對於課程的費心安排,她曾到過臺灣幾次,每次都對臺灣的基礎建設與文化留下深刻印象,藉由本次課程讓這些印象更為深入,若將來還有類似線上課程,還是會毫不猶豫申請,希望有機會能多與臺灣人交流,分享各自經歷。
國際長陳小雀(上排左3)、公行系副教授黃一峯(上排左1)、拉美所助教馮慕文(上排左2)與學生進行同步討論會議。
未來學所所長鄧建邦(上排左1)、經濟系主任林彥伶(上排左2) 與學生進行同步討論會議。
機械系教授楊龍杰(上排左1)、水環系教授李奇旺(二排左1)、化學系教授陳志欣(三排左1) 與學生進行同步討論會議。